dcsimg

杨假尾孢菌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src=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Arrows-orphan.svg
沒有或很少條目链入本條目(2011年10月13日)
請根据格式指引,在其他相關條目加入本條目的內部連結,來建構維基百科內部網絡
Tango-nosources.svg
本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11年10月13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请协助添加来自可靠来源的引用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被提出异议而移除。
Antistub.svg
本条目需要擴充。(2011年10月13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src=
本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2011年10月13日)
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Wiki letter w.svg
本条目序言章节没有充分总结其内容要点(2011年10月13日)
请考虑扩充序言,为条目所有重要方面提供易懂的概述。请在条目的讨论页讨论此问题。

杨假尾孢菌學名Pseudocercospora salicina (Ellis & Everh.) Deighton 1976)是一種子囊菌门座囊菌纲煤炱目球腔菌科假尾孢菌屬的真菌,是角斑病的元凶,透過云斑天牛傳播。主要影響白楊黑楊等樹。

危害症状

危害叶片及嫩梢。病斑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性状和颜色因树种 有所不同。一般发病初期叶面上生出针头状黄绿色水渍斑,以后沿 叶脉逐渐扩大。病斑形状不规则,初为紫红色,很快变为褐色,边 缘呈黑褐色,中央有深褐色点。严重时病斑累累,许多病斑相联成 大枯斑。病斑上有不明显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高温高 湿时呈白霉状。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被害树上及病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作 为初浸染源,病原菌随风雨传播,飘落在寄主叶片上,产生芽管, 由气孔或表皮浸入。在适宜温度下,潜育期3〜5天出现病斑。一般 6月初开始发病,7〜8月危害最重,10月份停止。发病后期叶片变黄,早落。高温多雨、林木郁闭度高利于发病,向阳高燥处及通风 透光良好的林分发病轻或不发病。

防治方法

  1. 发病较重的林分,落叶后清扫烧毁或深埋。
  2. 根据培育目标,合理确定造林密度,及时间伐,保持林内 通风透光。
  3. 6月初发病期喷洒1:1:100波尔多液,每半月一次,共2〜3次。或65%代森锌600倍液,50%退菌特1000倍液喷杀。

參考資料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

杨假尾孢菌: Brief Summary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杨假尾孢菌(學名:Pseudocercospora salicina (Ellis & Everh.) Deighton 1976)是一種子囊菌门座囊菌纲煤炱目球腔菌科假尾孢菌屬的真菌,是角斑病的元凶,透過云斑天牛傳播。主要影響白楊黑楊等樹。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