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img

褐大頭蟻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二名法 Pheidole megacephala
Fabricius, 1793

褐大頭蟻(學名:Pheidole megacephala),又稱熱帶大頭家蟻,是蟻科大頭蟻屬下的一種螞蟻,是澳大利亞最強勢的入侵物種之一,當地稱之為coastal brown ant(沿岸褐蟻),對本土螞蟻的生存構成了巨大威脅。[2]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1]

最早由是約翰·克里斯蒂安·法布里丘斯在1793年描述於毛里求斯的,但之前18年同樣的物種就已經發現於埃及了。此外,褐大頭蟻遍佈全球各地。[3]

描述

 src=
褐大頭蟻兵蟻的腹部

只有兵蟻才有不成比例的大型上顎以用來嚼碎種子,其身體長度為4毫米(0.16英寸),是較小的工蟻的兩倍。顏色則不一,從黃褐色到紅褐色及進黑色不等。頭的前半部有紋路,後半部光滑。腰身和頭部之間的區分十分明顯,同時腰部有一對較短的上突棘刺。通體有稀疏的毛。[3]

習性

 src=
工蟻在搬運麵包屑

褐大頭蟻的巢穴在地下,室內室外都有發現。一般有數個蟻后。[4] 因為原來的蟻后可能離開巢穴另立新家,所以會發展成多個巢穴連接在一起現象。[5] 每隻蟻后每月一次可以產290枚卵。2到4星期後孵化成白色的幼蟲,由工蟻餵養,一個月後結蛹。20天後孵化。[6]

褐大頭蟻以昆蟲屍體、小型無脊椎動物和蚜蟲蚧殼蟲水蠟蟲粉虱飛虱排泄出的蜜露為食。因此有褐大頭蟻巡視的樹木上後者就會很繁盛。[7] 其巢穴不止一個入口,除去地面之外,也會在樹幹上築巢。因為巢穴類型和白蟻相似而可能會被混淆。此外,只有蜜露是當下提取,其他食物都會被工蟻搬回蟻穴共同分享。[3]

參考文獻

  1. ^ 1.0 1.1 Global Invasive Species Database
  2. ^ An invasion revisited: the African big-headed ant (Pheidole megacephala) in northern Australia
  3. ^ 3.0 3.1 3.2 Featured Creatures
  4. ^ Wilson EO. 2003. Pheidole in the New World, a Dominant, Hyperdiverse Ant Genu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 794 pp.
  5. ^ The Pest Ants of Florida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0-12-29.
  6. ^ Hoffman B. 2006. Pheidole megacephala (insect). CSIRO Sustainable Ecosystems
  7. ^ Impact of Pheidole megacephala (F.) (Hymenoptera: Formicidae) on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Dysmicoccus brevipes (Cockerell) (Homoptera: Pseudococcidae)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

褐大頭蟻: Brief Summary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褐大頭蟻(學名:Pheidole megacephala),又稱熱帶大頭家蟻,是蟻科大頭蟻屬下的一種螞蟻,是澳大利亞最強勢的入侵物種之一,當地稱之為coastal brown ant(沿岸褐蟻),對本土螞蟻的生存構成了巨大威脅。 是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

最早由是約翰·克里斯蒂安·法布里丘斯在1793年描述於毛里求斯的,但之前18年同樣的物種就已經發現於埃及了。此外,褐大頭蟻遍佈全球各地。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