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img

黑冠麻鷺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二名法 Gorsachius melanolophus
Raffles, 1822
 繁殖區 度冬區 留鳥
繁殖區 度冬區 留鳥

黑冠鳽學名Gorsachius melanolophus)又名黑冠麻鹭黑冠虎斑鳽,有時亦俗稱大笨鳥[1],中等大小,分佈在亞洲南部、東部和東南亞,在印度中國大陸日本台灣菲律賓等一帶繁殖。

黑冠麻鷺站立時大約47公分高。棲習於森林裏並常夜間活動,遇警時會伸長脖子偽裝,在繁殖期入夜後會站在樹枝上向四方大聲起哄。成鳥有黑冠、面孔和脖子為紅棕色,背部為黑暗的紅棕色,腹部有細條紋,翼黑。亞成鳥是灰棕色有黑和白色斑點,並且下部有斑紋。[2]

因普遍出現在廣闊的地區,黑冠麻鷺在IUCN紅色名錄中被評估為可最低關注的物種。

參考資料

  1. ^ 高維奇. 我是大笨鳥 不是夜鷹!. 台灣動物新聞網.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2017-05-27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2) (中文(繁體)‎). 请检查|archive-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2. ^ 林惠珍. 臺北動物園-黑冠麻鷺育幼中. www.zoo.gov.taipei. 2013-05-24 [2017-10-18] (中文(台灣)‎).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

黑冠麻鷺: Brief Summary ( Chinese )

provided by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黑冠鳽(學名:Gorsachius melanolophus)又名黑冠麻鹭或黑冠虎斑鳽,有時亦俗稱大笨鳥,中等大小,分佈在亞洲南部、東部和東南亞,在印度中國大陸日本台灣菲律賓等一帶繁殖。

黑冠麻鷺站立時大約47公分高。棲習於森林裏並常夜間活動,遇警時會伸長脖子偽裝,在繁殖期入夜後會站在樹枝上向四方大聲起哄。成鳥有黑冠、面孔和脖子為紅棕色,背部為黑暗的紅棕色,腹部有細條紋,翼黑。亞成鳥是灰棕色有黑和白色斑點,並且下部有斑紋。

因普遍出現在廣闊的地區,黑冠麻鷺在IUCN紅色名錄中被評估為可最低關注的物種。

license
cc-by-sa-3.0
copyright
维基百科作者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