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杯菌科(學名:Hyaloscyphaceae)是子囊菌門錘舌菌綱柔膜菌目的一個科,於1932年由瑞典植物學家John Axel Nannfeldt(英语:John Axel Nannfeldt)建立。截至2008年,本科包含74個屬,共933種物種[1],是柔膜菌目中最大的科[2]。本科物種營養方式多為腐生[3],子囊盤的直徑多在1毫米以下,顏色鮮豔,且邊緣與下側常有各種形狀的毛[2]。
Nannfeldt建立晶杯菌科時,將本科分為Arachnopezizeae、 Hyaloscypheae與Lachneae等三個族,其中Arachnopezizeae包含子囊盤(英语:apothecium)生長於菌絲層(subiculum)之上者,Hyaloscypheae包含子囊盤較小、有各種形狀的毛,且側絲(英语:paraphyses)為圓柱形者,Lachneae則包含子囊盤相對較大、毛表面粗糙且有隔板(英语:septa)、且側絲呈披針形者。2014年,分子種系發生學的研究結果顯示晶杯菌科並非單系群,且晶杯菌科的三個族中,只有Lachneae是單系群,子囊盤上的毛,Arachnopezizeae子囊盤下方的菌絲層都被認為並非共衍徵,而是多次獨立演化而來。因此該研究主張晶杯菌科的分類有待改動,而暫時將晶杯菌科包含的類群範圍限制在晶杯菌屬(英语:Hyaloscypha)一屬中[2]。
晶杯菌科(學名:Hyaloscyphaceae)是子囊菌門錘舌菌綱柔膜菌目的一個科,於1932年由瑞典植物學家John Axel Nannfeldt(英语:John Axel Nannfeldt)建立。截至2008年,本科包含74個屬,共933種物種,是柔膜菌目中最大的科。本科物種營養方式多為腐生,子囊盤的直徑多在1毫米以下,顏色鮮豔,且邊緣與下側常有各種形狀的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