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img

分布

provided by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海域,由波斯灣與印度洋北部到菲律賓,北至臺灣,南至與澳洲的昆士蘭省。臺灣分布於東北部及西南部等海域。
license
cc-by-nc
copyright
臺灣魚類資料庫
author
臺灣魚類資料庫

利用

provided by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屬於底拖漁業捕撈物種,體型較小,通常可見於下雜魚堆,或偶在魚市場販售,經濟價值低。
license
cc-by-nc
copyright
臺灣魚類資料庫
author
臺灣魚類資料庫

描述

provided by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背鰭鰭條I-VIII, 11-12(主要11);臀鰭鰭條11;胸鰭鰭條19-22(主要21);腹鰭鰭條I, 5;尾鰭分叉鰭條9-10(主要10)。側線鱗49-54;鰓被架7。體延長,平扁,向後漸細尖,縱剖面略呈圓柱狀。頭部呈縱扁,眶間隔稍寬。吻平扁而短,為眼徑之1.1-1.3倍。頭長為吻長之3.3-3.4倍。口大,上位,向後延伸超過眼睛前緣。眼大,眼後無凹陷。體長為頭長之2.6-2.9。鋤骨齒兩叢。頤部具發達側線管。眼上方不具附肢。間鰓蓋骨不具附肢。頰部具單稜。眼下稜鋸齒狀,各鋸齒末端分叉。前鰓蓋骨上方具6棘,往下漸長,下方不具向前之倒棘。虹膜皇冠型(crenate)。眼眶前具0棘。眼眶上方具2-6棘。側線鱗具兩開口。頭部及身體灰白色,下半部白色;背部具四個不明顯鞍斑;背鰭具有不明顯條紋;胸鰭及尾鰭具不明顯斑點;腹鰭灰黑色;臀鰭淡色。/Rogadius tuberculatus/為其同種異名。(何宣慶、林沛立編寫 2012/12)
license
cc-by-nc
copyright
臺灣魚類資料庫
author
臺灣魚類資料庫

棲地

provided by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底棲性,生活在淺海或較深處之沙泥地。肉食性,以底棲性魚類或無脊椎動物為食。利用體色之擬態隱身於沙泥地,用以欺敵以及趁獵物不注意時躍起捕食。
license
cc-by-nc
copyright
臺灣魚類資料庫
author
臺灣魚類資料庫